——谈初中生的思想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各种矛盾文织、可塑性极大的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真诚纯洁,却单纯幼稚;脚怀大志,却异想天开;精力充沛,却心猿意马;激情满怀,却任其自然。因此,能否抓住这一阶段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施教,帮助学生安全渡过此关,是初中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认识上的幼稚性和教育上的琐细性。
初中学生,对于人生大道、社会规范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实践与认识的不完全吻合,所以这种认识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即便是正确的,但由于这种认识还没有完全通过实践的验证强化而其正成为一种理性认识,常常因为情感的左右而悖离正确的轨道,最终做出错误的抉择。某校初三四名学生,深夜拦路抢劫,被绳之以法,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难道这些学生不知此事的性质后果?完全是由于情感的波动淹没抑制了尚未完全定型的正确认识所致。
这个特点就耍求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容人之肚,不赚其琐,不厌其烦,以珍贵的童心去探索学生心灵世界的奥秘,切莫以成人的世俗之心去揣摩童心的纯真。因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正是通过教师这点点滴滴、琐琐屑屑的教诲得以完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成才学生的背后站立着无数平凡伟大的教师。
二、心理上的侥幸性和教育上的理智性。
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上的不完全成熟,很多学生明明知道某些作法或为制度所不允,或为法律所不许,或为道义所不容,或有生命危险,却在侥幸心理的驭使下,做出了许多追悔莫及的蠢事,个别甚至以身试法,抱恨终生。常言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相比之下,学生心理的幼稚和侥幸便可见一斑。
这个特点告诫我们一定要通过许多现实的血的教训,使学生明白凡事都须理智谨慎,不可盲目冲动、感情用事、侥幸取胜。这样,学生就会渐趋成熟,各种错误和事故就可能避免。
三、情绪上的两极性和教育上的激励性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多数情况下处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但在特殊情况下,由于意外刺激,情绪迅速向两极发展,心情要么异常兴奋,要么十分颓丧。而青少年的这种两极性则更为显著。在成人看来不足挂齿的鸡毛小事则常促成其情绪的激变。瞧!刚才还是情投意合,顷刻间就可头破血流;一向执迷不悟,眼看掉进深渊,却可能因为教师一次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句体谅暖心的话语、一堂启人心智的讲课而感激涕零、悬崖勒马、立地成人。
这个特点要求教师要多进行正面的激励引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品德,将满腹才智和一腔热血,倾注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会朝着积极方面健康发展,其思想境界就会不断超越、不断升华。
四、行为上的盲目性和教育上的持久性。
正因为初中学生在认识心理情绪等方面还不完全成熟,往往易受兴趣情感的左右,很少考虑所作所为的社会后果,个别学生甚至不惜以生命作赌注戏游人生、虚度光阴。1997年1月8日,大连市一名中学生因一女生与其断绝了早恋之情,一气之下,以2000元雇佣杀手将那个女生杀害,孩人听闻。因此,教育心理学将14-17岁这段时期确定为危险期是很有见地的。
这个特点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间题,不可幻想一劳永逸、立竿见影。其实,从前的间题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出现,这就需要教师以极大的热忱耐心启发。对此,是暴跳如雷.还是心平气和;是体罚心罚,还是循循善诱;是心灰意懒、放任自由,还是爱生如子、悉心教海,这既是对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挑战,又是对教师责任感、事业心的严竣考验。每一位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救师,都必须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逐渐克服错误缺点,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神圣的称号。
张家港勤学家教网 |